作者簡介:楊占東💃,現任球友会体育球友会体育旅遊教研室主任。研究領域為球友会体育賽事與球友会体育旅遊,球友会体育旅遊規劃與市場開發。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旅遊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球友会体育專業委員會休閑球友会体育專業理事🧝,行知探索體驗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國球友会体育旅遊發展報告(2019-2020)》副主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拉松賽事與城市文化的耦合共生關系及發展路徑研究(17CTY012)》,參與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京津冀冬季球友会体育旅遊產業聯動發展及實現機製研究(17YTC034)》 、 北京市社科一般項目《鄉村旅遊發展與北京率先實現城鄉一體化新格局研究》、球友会体育注册校課題《京津冀球友会体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空間分布研究(2019QD029)》等🏄🏼♀️🖊。主持和參與多項省市級球友会体育十四五發展規劃🍸、球友会体育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和球友会体育旅遊策劃規劃項目。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提升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持續發力🧔🏿,我國球友会体育產業的發展走向繁榮發展的快車道。馬拉松運動以群眾參與性強👩🏽🏭、與文化和旅遊等產業廣泛相結合的特征,切合了國發[2014]46號文件全民健身國家戰略與產業融合的發展導向,因此受到了廣泛關註。現今,從需求側來看⚖️,路跑群眾基礎廣泛🧑🏻🦳,潛在參與人數龐大🎅🏼,需求旺盛🏌️♀️,“北馬”等高品質賽事已經處於一號難求的狀態。2018年我國舉辦的經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的馬拉松賽事達到了339場🪙,全國累計參賽人次高達583萬。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達到歷史之最,進入高速發展時期🏋🏽🏨。
一🤾🏽、馬拉松賽事的起源
馬拉松原為希臘的一個地名⏏️,馬拉松運動緣起於古希臘馬拉松戰役,士兵跑至雅典報捷後死去,為紀念這一歷史事件,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顧拜旦采納了歷史學家巴萊爾的建議🍰🦍,設立了馬拉松運動競技項目。次年𓀂,美國舉辦了波士頓馬拉松賽🎚。截止到2019年,這場殿堂級的比賽成功舉行了123屆🤦🏿♂️,橫跨三個世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馬拉松賽事☢️🎵。
除此之外,創辦於1970年的紐約馬拉松是世界上參賽人數最多的馬拉松賽事,它在每年11月初舉行,參賽者最多時超過10萬人🧑🏿🚀,聲勢浩大。1976年,路線首次練起了紐約市的5個區,象征著不同種族和文化的融合;1974年創辦的柏林馬拉松🚆,於每年9月下旬舉行🫑,是德國規模最大的馬拉松賽事,被譽為“世界馬拉松跑者PB殿堂”;始創於1977年的芝加哥馬拉松因其平坦的賽道👰🏻♀️、涼爽的氣候、優美的賽道和熱情好客的觀眾氛圍而受到跑著的歡迎🧑🍼;以慈善為主題的倫敦馬拉松創辦於1981年,是全球最大的慈善馬拉松賽事,有三分之一的名額來源於慈善組織,因此也吸引了很多世界名流參加比賽,一場比賽下來可以為慈善組織籌集超過5300萬英鎊的捐款;創辦於2007年的動靜馬拉松是六大滿貫賽事中最年輕的賽事😅,但同時也是成長最快的賽事〽️🗒,專業的賽事組織、熱情的觀眾、獨特的賽道和優秀的誌願者服務和補給,贏得了全球馬拉松跑友的青睞,被譽為最安全的馬拉松賽事。
上述六大賽事為世界城市馬拉松六大滿貫賽事,與世界田徑錦標賽馬拉松和奧運會馬拉松共同代表著馬拉松運動的最高水平。
經過多年的發展,馬拉松運動憑借其獨特的文化價值理念和運動屬性發展為一項在世界範圍中廣受群眾喜愛的一項全民參與性賽事——城市馬拉松賽事。
二、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發展狀況
(一)發展歷程
自新中國成立之初,馬拉松運動就在我國各地有所開展,如1957年在南京舉辦的江蘇省馬拉松賽,合肥舉辦的安徽省馬拉松測驗等🪺🚴🏼♂️。1959年🎬,在新中國第一屆全運會上,馬拉松賽事被正式確定為比賽項目之一👨🔬,這標誌著馬拉松運動在我國的正式發展✏️👮🏻♀️。1981年,北京舉辦了第一屆市場化運作的馬拉松賽事——北京國際馬拉松賽👨🏿🏫,開創了中國馬拉松商業化發展的新紀元,因此也有人稱之為中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的元年。1997年之前🚸,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只允許專業選手參賽,1998年,北馬從專業選手的比賽向全社會開放,開始接納業余選手參賽,報名人數猛增。2010年10月🧍♀️,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事更名為“北京馬拉松”⏲,成為世界十大著名馬拉松賽事之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雙金賽事”之一(同時獲得“國際金標”和“國內金牌”的賽事)👩🏽🚀。截止至2019年8月🙆🏿♀️,我國“雙金賽事”已達13個(見表1),這13場馬拉松賽事目前在世界範圍也享有盛譽,代表目前我國馬拉松賽事的頂尖水平👼🏽。
表 1 中國雙金馬拉松賽事
(數據來源:整理自國際田聯)
(二)發展階段
從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的舉辦數量和規模上,可以將其劃分為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
1.萌芽階段(1978-1995)
在這一時期內創辦的城市馬拉松賽事只有4個,而且多集中在我國長三角和環渤海等經濟發達地區。該時期創辦的馬拉松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代表了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的最高水平。
2.平穩發展階段(1996-2007)
受國務院1995年出臺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影響,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的舉辦數量較之前有所增長,同時,從空間分布上來看,從東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區🐓,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申辦馬拉松賽事。這一時期所舉辦的城市馬拉松賽事也基本上奠定了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在全國的空間分布格局。
3.快速發展階段(2008-2014)
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熱潮。北京奧運會舉辦過後,借著奧運的余熱🦦,各種球友会体育運動都發展起來🎂,以馬拉松為代表的路跑運動也不例外。同時🫸🏽,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老百姓收入的普遍提高,中產階級消費群體崛起,老百姓越來越註重對高品質生活和身心健康的需求,而馬拉松這種入門門檻低,普及性強的球友会体育運動契合了老百姓的球友会体育消費需求🤏🏻,這使得城市馬拉松賽事數量出現大幅增長。除了以北上廣為代表的一線城市馬拉松賽事舉辦數量進一步增加之外,越來越多的二三線城市也開始加入到舉辦城市馬拉松賽事的隊伍中來👨👧👦。
4.提質發展階段(2015年——至今)
國務院在2014年10月和12月相繼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球友会体育產業促進球友会体育消費的若幹意見》和《關於推進球友会体育賽事審批製度改革的若幹意見》,文件中明確指出要取消群眾性的相關球友会体育賽事和具有商業性質的相關賽事審批🍝⛹🏻♂️,將中國球友会体育產業的發展提上了快車道。隨著我國球友会体育系統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國家球友会体育總局於2015年取消了對馬拉松賽事舉辦的審批權,這一舉措進一步激發了地方政府和社會辦賽的積極性,馬拉松賽事受到熱切關註,國內馬拉松賽事迎來了爆發式增長。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在2015年到2016年首次爆發,從134場猛增到993場🤵🏻♂️,隨後2017年賽事數量1102場🥊。2018中國馬拉松大數據顯示,在過去一年,中國境內舉辦800人以上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共1581場🔍,其中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339場,全國馬拉松累計參賽人次達583萬🦞🙆🏼♀️。從參賽人次來看,全程馬拉松(265.65萬人次)和半程馬拉松(180.42萬人次)依舊是參賽規模最大的項目😱。值得註意的是:這1581場賽事中🧙🏽♂️,數量最多的是越野跑,達395場,較2017年增長最大的是迷你跑🎅🏻,由2017年的123場增至371場,漲幅達202%✌🏼。而馬拉松單項賽事數量而言,從2017年的173場增加到2018年的183場🐛,僅僅增加了10場(見圖1)👨🏻🎤。這也意味馬拉松單項賽事市場趨於穩定🙅🏿♀️,馬拉松相關賽事(如越野跑🈹,迷你跑)等賽事悄然興起🫸🏻。
圖1 2011~2018年中國馬拉松賽事場次趨勢
(數據來源:中國田徑協會)
三、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發展的特征
(一)賽事規模受政策和重大事件的影響較大
我國馬拉松賽事辦賽數量與規模受到政策和重大事件的影響較大。不難看出,我國馬拉松的四個階段存在3大轉折點——1995年🕴🏼,2008年以及2014年👩🏻🦽➡️。相應的,這三個時間點的標誌性事件分別為1995年國務院出臺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球友会体育產業促進球友会体育消費的若幹意見》。也正是基於這3次的重要轉折,我國馬拉松賽事才迎來今天的蓬勃發展。
(二)賽事空間分布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
從地理空間分布上來看,我國馬拉松辦賽城市重心隨著時間的發展呈現出由“南—北—中”方向的遷移演化,賽事舉辦區域呈現從東部沿海城市再到中東部發展的趨勢🏃♂️➡️。從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發展階段歷程來看🥐,在萌芽階段,城市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地主要集中於我國長三角(上海、杭州)和環渤海(北京、大連)區域🪥。1997~2008🫸🏽𓀝,馬拉松賽事開始出現從東南沿海地區逐漸向中西部地區發展🥩,覆蓋了更多的城市和地區👱🏻🥘。2009~2017🤛,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地基本涵蓋了中東部地區所有的省份。馬拉松辦賽城市的這一演變趨勢也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空間分布緊密相連。整體而言🙎🏽♀️,從賽事規模分布上來看,當前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的發展仍與我國城市空間分布密度和城市發展水平🌺、人口數量👍、市場需求和氣候特征等密切相關🙍🏻。
(三)辦賽時間集中在春秋兩季
基於馬拉松賽事的運動屬性特征,我國大多數的馬拉松賽事將辦賽時間選定在了春秋兩季😞。圖2顯示🧜,2018年我國規模賽事舉辦時間主要集中在4~6月份和9~11月份🤱🏼,其中辦賽最多的兩個月份為4月份(215場)和10月份(214場)↪️。
圖2 2018年規模賽事舉辦時間公布
(數據來源:中國田徑協會)
(四)參賽人群男多女少,以中青年為主
據統計🅰️,2018年我國馬拉松賽事中參加全程馬拉松的男女比例為82.78%🌩:17.22%,參加半程馬拉松的男女比例為72.03%:27.97%,總體呈現出男多女少的分布特征(見圖3)🚵♂️,這與馬拉松賽事具備一定的難度相關。從年齡特征上來看,參賽者年齡主要集中在25~44歲年齡段,其中25~29歲占比最高,占比20.58↖️。25~44歲參賽者人數總體占比76.73%🦀,呈現以中青年為主的分布特征(見圖4)👅。究其緣由,中青年人更多的具備馬拉松賽事所要求的身體素質和時間、經濟成本。
圖3 2018年馬拉松參賽選手性別比例分析
圖4 2018年馬拉松參賽人群年齡分布
(數據來源:中國田徑協會)
(五)跑者流動頻繁,總體新增數量超過流失數量
據中國田徑協會數據統計🍋🟩,2017-2018年度,我國全程馬拉松參賽者凈增加62752人🤼♀️,其中新增跑者120101人𓀑,流失57349人;半程馬拉松參賽者凈增加233731人,其中新增跑者397160人,流失163429人。從中可以看出🛞,我國馬拉松參賽者人數總體是增加了的,但新增的跑者和流失的跑者數量同樣居高不下🌲,這表明我國相當一部分馬拉松參賽者是抱著體驗一次的心態參加👨🏼🎓,並未成為馬拉松運動的長期參與者。
(六)賽事類型與參賽選手多元化
從1959年馬拉松比賽被列入我國全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以來,我國馬拉松賽事類型演變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逐漸從單項賽事衍生出半程馬拉松賽事、馬拉松越野跑、垂直馬拉松、迷你馬拉松、超級馬拉松等多種馬拉松相關賽事👨🏽🏭。這也使得參與人群從開始的職業選手到今天包涵各行各業🐇、不同年齡階段的參賽選手。
圖5 2018年馬拉松賽事類型與參賽規模(萬人次)
(數據來源🧕🏽:中國田徑協會)
(七)辦賽主題多樣化
我國馬拉松賽事主題日趨多樣化。據2018中國田徑協會特色賽事評選結果公布👩🦽🧑🏼💼:2018年有120場賽事獲得特色賽事榮譽,其中包括紅色文化特色賽事(10個)、民族民俗特色賽事(21個)🚵🏿♂️、自然生態特色賽事(35個)、最美賽道特色賽事(54個),賽事主題呈現出日漸豐富的發展趨勢。實際上這四個類別的特色賽事之下還有著更多豐富多樣的賽事主題類別🦧,充分展現了馬拉松賽事和舉辦地自然人文特色的結合。
四、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賽事安全問題頻出
1.傷病與猝死問題♌️。馬拉松參賽者傷病率高,猝死情況時有發生:據中國田徑協會數據統計, 從2014年至-2017年,短短四年間國內馬拉松賽事猝死事件高達20例🧑🏼🦲。除此🦹♀️,參賽者的傷病情況更是居高不下。2015年上海國際馬拉松, 接受救治的參賽者多達千人次;次年💽,廣東清遠馬拉松,共發生了1.2萬例傷病(賽事規模2萬), 同年的武漢馬拉松賽中4000人次接受醫護救治。實際上在世界範圍來看,“猝死事件”仍是馬拉松賽事安全問題中被提及最多的一項🗃🥀。究其緣由🧑🏿🦱,馬拉松運動因其比賽距離較長,運動強度較大,實際屬於極限運動之一,因此其對於參賽者的個人身體條件和運動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出現猝死情況的參賽者則多屬於運動能力未達到馬拉松運動要求的跑者。近些年來,馬拉松賽事設立了各種參賽門檻來防止此類事件的再度發生↩️,如賽前體檢報告👨🏼🎨、賽前運動經歷填寫等🗽🎸。除此🤜🏻,對於馬拉松運動的訓練知識和運動技能的科普也逐漸受到馬拉松辦賽方的重視👩🏿🚒,在各大馬拉松賽事官網均能看到相關的馬拉松運動科普👨🏿🔬。
2.惡劣天氣的影響。2014年北京“霾拉松”事件風靡一時,同年🧑🏿🎄,天津馬拉松也慘遭霧霾影響🥷🏽,戴著口罩跑馬拉松儼然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除此,國內眾多馬拉松賽事還面臨著高溫酷暑的影響🔜,2016年揚州馬拉松眾多跑友紛紛吐槽天氣過於炎熱👮🏽,出現中暑現象。惡劣天氣不僅影響賽事的正常進行🧇,更是對參賽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天氣因素一直以來是馬拉松賽事最不可控因素之一,對於天氣的預測⌨️、防治工作一直是馬拉松辦賽方的重難點工作。
3.安保問題。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終點處發生的兩起爆炸,讓“恐怖主義”氣氛一時間遍及全美,造成慘痛傷亡的同時也對波士頓馬拉松賽事的發展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馬拉松賽事參賽人數、賽事規模均屬眾多球友会体育賽事之最,動輒數萬人的大型球友会体育活動,一旦出現“恐怖襲擊”等問題,後果將不堪設想🍫。這也給馬拉松賽事舉辦城市的安保提出了一個重大挑戰。
(二)賽事組織與管理混亂
1.“報名難”引起的資本市場亂象🏌🏼🫸。馬拉松賽事“一票難求”的情況下,衍生出了高價轉票等不當行為👩🦽➡️,引起資本市場混亂的同時也使得賽事組織與管理方面的問題暴露。
2.違規行為問題👩👧👦。馬拉松賽事“替跑”🏃♀️🚅、“抄近路”🤷🏿、“遞國旗”等行為在馬拉松賽事中時有發生🧲,2013年北馬的“尿紅墻”事件曾經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和議論。據了解,這一現象的發生主要原因是因為北馬賽事途中的廁所供應點過少導致↘️🏌🏿♀️,且實際這一情況在以往便已存在。2013~2015年間,揚州馬拉松曾出現連續數年的“輪滑黨”事件🍣,這既違反了球友会体育精神,對其他參賽者產生不公,也對其他參賽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實際出現了輪滑選手撞倒跑步選手的事件💁🏻♂️。2018年11月18日☝️,蘇州馬拉松比賽的最後階段🤛🏻🪖,兩名誌願者向中國選手何引麗遞送國旗🚴🏿🎠,直接打亂她和非洲選手爭奪冠軍的節奏👨🏿🦱,最終與對手差距越拉越大🪛,憾獲亞軍。賽後,不少跑友公開吐糟這一環節❔,並呼籲取消這一環節,該行為最終造成較大範圍的惡劣影響。上述行為均體現了我國馬拉松賽事的舉辦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組織管理不力的問題,不斷提高辦賽組織管理水平一直是我國馬拉松賽事的重要任務🧑🤝🧑。
3.賽事綠色環保問題。馬拉松賽事巨大的規模使其對城市的綠色生態形成一定的挑戰,在賽事過程中,亂扔垃圾、資源浪費、環境汙染等情況屢屢發生🧛🏼。在進行賽道選擇中🤞🏽,如何合理規劃路線,降低城市綠色生態壓力?在賽事過程中𓀁,如何杜絕資源浪費和環境汙染問題🏌🏻?這均是需要辦賽方去重點解決的問題👷🏻。
4.城市交通問題。在城市馬拉松賽事的舉辦過程中🚷,對於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造成的不良影響時有發生。如交通癱瘓問題,如何有效的降低辦賽對城市居民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辦賽方需要去考慮的問題之一。
(三)賽事數量過多,辦賽時間“紮堆”
近年來隨著馬拉松賽事數量的爆發增長,出現了“跑者”不夠用的現象。盡管2018年全年分布著1581場比賽💊,但實際上辦賽時間點非常集中📋,春秋是旺季,4月和10月作為黃金辦賽時期,包攬了全年超過1/4的賽事💻。過於集中的時間節點導致跑者資源和賽事資源之間的“供-需”失衡的矛盾🤟🏼,優質跑者為提高積分排名更加青睞於賽事級別高、影響力大的優質賽事🧗🏿♂️,部分賽事“優質跑者”稀缺,這就導致了賽事資源的浪費。值得註意的是👎,這一現象還導致了贊助商資源的稀缺,對於有限的贊助商市場和廣闊的馬拉松賽事市場,勢必會導致對贊助商資源的激烈爭奪🏀。賽事數量過多🏃🏻♂️➡️,辦賽時間集中的問題亟需解決🤾🏼,將是我國馬拉松整體的運營和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
(四)產業鏈不完善🦹🏽♀️🍫,賽事營收乏善可陳
表2 2018年中國馬拉松賽事運營情況(單位:萬元)
(資料來源👊🏽🧙🏼♀️:中國田徑協會)
從表2中可以看出🫸,無論是A1級別的賽事還是A2級別的賽事👉🏼🎾,贊助收入和運營支出之間都存在巨大資金差額,這直也接反映了我國當前馬拉松賽事的商業化運營較差的現實情況。如果參賽選手的報名費用和政府補貼等其他相關收入不能有效填補這一缺口,賽事承辦方將面臨巨額虧損,賽事的可持續發展就無從談起。
究其緣由🏪,還是與我國當前球友会体育產業發展起步較晚,產業鏈條不完善有很大關系。當前我國馬拉松賽事的主要收入還是來自於政府補貼,市場化運行程度較低,衍生產業鏈不全。這也導致我國馬拉松賽風險承載力低下,一旦政府降低賽事補貼,馬拉松賽事的正常舉辦就可能受到巨大影響。
從國外賽事發展經驗來看,整個球友会体育賽事收入中,賽事版權收入占比40%,贊助收入占比30%🪘🦢,另外30%的收入來自於跑者的B2C收入☝🏻。反觀國內, 賽事收入除贊助收入之之外,更多還是依靠政府補貼👋,賽事版權無法保障🌮🟰,同時還需向媒體支付巨額直播費用🧑🏿✈️,因此👩🏻💼,產業鏈的不完善是導致目前馬拉松賽事商業化市場化運行較低的重要原因🎩🧚🏽♀️。
(五)賽事同質化問題
馬拉松賽事“運動”的天然屬性導致馬拉松賽事舉辦趨於雷同🚼。隨著馬拉松賽事數量的激增,馬拉松賽事“千賽一面”也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現象🫴🏽,賽事IP的識別度越來越低🎎。不同賽事的參賽者感知形象日趨相近,跑者在參加一場馬拉松賽事後,往往對同質性較高的賽事難以產生較高的參與意願🎁🦸♂️。馬拉松賽事的“同質化”現象將導致賽事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會造成參賽者對馬拉松賽事的參與熱情下降。如何解決我國馬拉松賽事同質化嚴重的問題是整個馬拉松行業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賽事的差異化定位如何製定和開展👨🏿🔧,將是未來各類型馬拉松賽事發展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五、我國城市馬拉松賽事的發展趨勢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變革,我國馬拉松賽事已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階段,高質量、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將成為我國馬拉松賽事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梳理我國馬拉松歷年的發展歷程及其存在的眾多問題,對我國馬拉松的未來發展趨勢做如下:
(一)全馬賽事類型的辦賽數量將趨於穩定,或有所回落。
全程馬拉松的辦賽數量近年來在我國馬拉松賽事的發展過程中居高不下🏃♀️➡️。究其緣由👨🏽✈️,全程馬拉松實際為最為經典的馬拉松運動距離🖥,馬拉松運動所承載的挑戰自我、超越極限🧑🏿🍼、永不放棄等精神是馬拉松運動愛好者參與馬拉松運動的最為主要的緣由,而這一馬拉松精神在全程馬拉松賽事中才能最為徹底的體現出來💲。所以很多的跑者以跑完一次全程馬拉松為人生的重要目標,這也使得全程馬拉松賽事一直以來保持較高的吸引力和參賽人數👨🦱🙎。
然而,隨著馬拉松賽事的普及度越來越高,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民眾參與進來🚴🏿♀️。前文提到過,很大一部分馬拉松參賽者是抱著體驗的心態來參賽🧛🏼♂️,這也是參賽者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所以當這部分參賽者“首馬”體驗過後🍊,會選擇不再參賽,這將引起全程馬拉松賽事的數量也隨之趨於穩定😊。從先前數據來看,2017~2018年全程馬拉松賽事的數量增長非常有限,也同樣說明了我國全程馬拉松賽事的數量已逐漸趨於穩定。
(二)半程馬拉松👨🏽⚕️、迷你跑、越野賽、團體賽等馬拉松相關路跑賽事的辦賽數量未來將會以較高速度持續增長🆗。
上述這些馬拉松相關的路跑賽事是由全程馬拉松賽事衍生而來,以迎合更多的參賽者對馬拉松運動的需求⛲️。實際上,這些項目的馬拉松精神屬性已有所淡化,但其所帶來的更多是全民運動的參與度提高。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民眾的健身意識逐漸提高,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全民運動。多元化的馬拉松路跑賽事將會迎合這一全民運動浪潮的到來,所以未來馬拉松賽事將會向著更加多元化的發現發展,這將引起半程馬拉松、迷你跑🛌🏻、越野賽、團體賽以及更多類型的路跑賽事在數量上的增長。
(三)馬拉松特色賽事將會呈現更為多元化發展趨勢,除健身功能外🪿,更多將由其來承載旅遊、社交🧝🏽♀️、宣傳城市形象等功能👀。
城市馬拉松賽事以城市為平臺,舉辦馬拉松賽事為辦賽城市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一直為當地政府所重視🧏🏽♂️🖊。同樣,辦賽城市自身的人文特色和自然風景也成為吸引參賽者參加馬拉松賽事的重要原因👩🏿🍼。據悉,越來越多的馬拉松跑者已經將跑馬當作一次旅遊👷🏻♂️,一次和老朋友相聚的機會😕,從而使得馬拉松賽事成為了一個具備旅遊功能和社交功能的平臺🎎📧,再加之其運動價值和馬拉松精神,馬拉松特色賽事已成為重要的球友会体育旅遊項目之一🏃🏻♀️。在目前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具備旅遊功能和社交功能的馬拉松特色賽事勢必將成為重要的耦合點,受到文旅和球友会体育各界的重點關註👩🍳。未來的馬拉松特色賽事將會向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以滿足參與者多樣化的旅遊需求。
(四)高水平的組織管理水平和服務保障成為共識🌜,未來會有更多高質量城市馬拉松賽事湧現。
無論是全程馬拉松賽事,半程馬拉松賽事,還是其他相關的路跑賽事,賽事的組織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都將是賽事得以順利進行和發展的重要基石。沒有高效的賽事組織管理和服務保障,其他的一切將很難談起,因為這是馬拉松賽事中參賽者最為關註的事情所在。目前馬拉松賽事的組織管理團隊以趨向正規化、專業化,馬拉松學院的建設使得馬拉松賽事的人才儲備更為豐富和優秀。有助於提高馬拉松辦賽過程中的賽事專業性水平👈🏽,對於馬拉松賽事的可持續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摘自:《中國球友会体育旅遊發展報告(2019~2020)》(《球友会体育旅遊綠皮書No.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出版🚧。
(如轉載、引用等請註明出處🚣🏽!)